区委书记徐建带着问题实地调研,并接受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采访
本报讯 日前,区委书记徐建在水城门,与上海新闻广播主持人高嵩就提升环城水系公园整体功能、青浦新城建设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总投资37.1亿元、全长21公里的环城水系公园自建成以来备受青浦百姓青睐。一项深受好评的民心工程,是否还有提升空间?带着问题,实地调研,青浦区委书记徐建听到了不同声音。
横跨漕港河,依据史料复原的水城门巍峨壮观,已成网红打卡地,同时它还是联通两岸居民往来的方便之桥。
每天早晨,大手牵小手,一老一小踏阶过桥的身影成了水城门上的一道风景线。原来,位于南岸金地格林郡小区的大部分学龄孩子都就读于对岸的青浦实验小学御澜湾校区。“早上赶时间,小家伙体力好,在前飞奔,一会儿就爬到了城门顶。我们老年人有些吃不消,楼梯台阶密,坡度还有些陡,一上一下,挺费力。”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紧赶慢赶登上城门,气喘吁吁:“过去没桥,得乘公交车绕路送孩子上学,现在盼来了桥,是好事儿,可老胳膊老腿提抗议,能不能给水城门安个电梯?”
(一)
一人提议也许是偶然,多人呼声趋同,那便成了共性的需求。不只是老年人,还有一些腿脚不便的残障人士也想登上水城门凭栏远眺。
套用一句最近广为流传的话——“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这天,徐建会同区里相关委办局的负责人再次来到水城门,协商落实电梯加装方案。“斜坡中间绿化位置正好可以安装双向两跑手扶电梯。”拿出改造方案图,青浦新城公司副总经理张浩向徐建汇报:“由于电梯外露放坡距离更长,墙体造型也需稍加改动。书记,您看呢?”“水城门脱胎于450年前的古建筑风格,加装电梯不能忽视建筑总体风貌,材质与周边砖木要尽量保持一致。”肯定了方案的可行性,徐建不忘在改建的小细节上给予提醒。
在细节上用力,小心愿里见真章。从事城建规划工作26年的徐建,尤为看重“谋定而动,谋定快动”。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在徐建看来,水城门是环城水系公园靓丽的“封面”,也是百姓心中的“明星”工程,当初为了解决两岸居民往来,一举两得叠加桥梁通行功能。实际使用过程中,高12米的水城门对老年人、残障人士通行不友好,及时补救加装电梯,也为接下来青浦新城绘制蓝图提了个醒,“以细心、耐心、巧心施展绣花功夫。”
(二)
自古以来,青浦丰富水泽孕育与水共生的城乡空间,圩田手法造就多元丰富的水乡空间肌理,呈现河湖相依、城镇相间的特征。1936条河道,水面率18.7%,是全市水平的近2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21个天然湖泊全在青浦。
翻开《青浦新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水城共生”成了高频词。徐建认为,青浦新城的“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离不开“依水塑城”。“从以舟代车的威尼斯,到新加坡加冷河-碧山公园,再到上海的一江一河,国内外依水塑城的成功案例给了青浦很大启发。”透过徐建的介绍,再细读青浦新城规划蓝图,只见通过疏通、改良水网,提升蓝绿比,(下转第3版)(字数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