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教卫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准“帮扶”,让学困生成为乐学者

沈巷小学落实学困帮扶举措,提升学困生学习兴趣

本报讯通讯员 焦伟)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尊重个体差异,实施精准“帮扶”,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助其“跨越困难”成为乐学者?

沈巷小学制定了《强底部提质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教师从课堂、作业等方面着力,扶正底部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习惯,增强学习信心,稳固学习基础。通过落实一系列学困帮扶举措,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面貌。

课堂持续关注,引导激励

沈巷小学80%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学生流动性大,转学插班生多,部分学生因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问题,逐渐成为了学困生。学校清晰地认识到,要改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是关键。因此,学校设计了《底部学生进步档案本》,要求每位教师结合班级情况,确定学困帮扶对象,了解并记录其学困情况。

课堂上,以学校德育处制定的《青浦区沈巷小学师生行为规范要点》为依据,从学习姿势、专心程度、口头表达、笔头练习等方面重点关注底部学生,及时发现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促进其学习改进;同时,善于发现每位学困生的亮点,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其进一步发展助力。

作业分层实施,降低要求

将配套练习中的作业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做准备。同时,从作业布置、内容、批改方面分层。对于基础类的练习和难度不高的理解、应用类练习,要求全班学生按量完成,并给予底部学生帮助与针对性指导;对于难度较高的理解、应用和综合性练习,鼓励底部学生选择性完成,适当降低要求。教师还可根据班级底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针对能力薄弱点,设计个性化练习,让其体验收获成果的快乐,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教师围绕错误率高的作业内容进行反思,写清楚错误情况、错误原因、跟进建议,以期采取有效的跟进措施,帮助底部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教师根据《底部学生进步档案本》中的评价要求,结合底部学生每周的课堂及作业表现,进行跟踪评价,对“迈进一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对还在“原地踏步”的学生,找其谈话、谈心,及时查找原因,调整方法。赵同学(化名)是三3班的一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开学初至今,在班主任白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她有了明显进步,课堂上经常能看到她举手发言,作业中的字迹端正了,正确率也有所提高。

课后服务跟进,巩固基础

学校课后服务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是学习时刻、兴趣时刻和温馨时刻。在第一时段,主要安排语数英教师,以指导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答疑解难、面批订正以及个别辅导的方式来提升学业质量。三四五年级第一、第二时段接近全员参与,为教师辅导底部学生提供了时间保证。

基于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语数英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跟进过关,以期帮助底部学生巩固学科中最基本的内容。

各学科各年级先梳理出了本学科最基本的识记型内容,教师利用课堂或课后服务时间,组织过关,步步跟进。首次,全员参与,有错误的学生,进入部分跟进过程。之后,部分跟进,继续筛选人员,进入下一轮,促使底部学生逐步减少错误点。整个过程中,教师跟踪记录过关情况,结合真实的数据找问题、优方法。目前,跟进过关夯实基础已初见成效。

家校双向沟通,促进转变

学校推行全员导师制,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任课导师与结对学生及家长,通过线下或线上进行双向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耐心指导,为学生、家长提供帮助和心理支持,有效促进了底部学生的正向转变。

2班丁同学(化名)有一段时间上课听课不专心、作业无法按时按量完成、书写字迹十分潦草。任课导师与家长通过持续关注,欣喜地发现了他的进步。字数1436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头版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科教卫新闻
    第4版:就业与保障
精准“帮扶”,让学困生成为乐学者
专家义诊送健康 真情服务暖人心
建设“智慧社区” 提升服务水平
这面锦旗请一定代为转交
青浦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再添新成员
法治宣传进校园普法教育促成长
“依水塑城”的青浦为民打造“温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