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美术馆坐落在青浦练塘的太浦河畔,白墙黑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绿色稻田围绕四周,就像翡翠的毯子上嵌着一颗银色的珍珠。
她是上海市89个美术馆中唯一的建在田野里的美术馆。美术馆落户到农村,为的是向农民普及艺术教育,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踏踏实实的实际行动。难能可贵的是行动实践者不是政府的文化部门,而是一位本地的美术教师出身的画家吴可。
吴可1969年出生的他,原名叫吴军,金泽镇泥潭头村人,1984年进青浦师范学习,由于他爱好美术,学校曾经为他办过一个小小的美术个展,毕业后他回莲盛当小学语文老师,后拜石禅老师学国画。青浦区美术教研员发现他是个美术教师的好苗子,就与校长商量,得到了校长的支持,从此吴可成为了专职美术教师。
天分、勤奋、机遇、经济,一个人要得到充分发展,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此我无意分析吴可的成功原因,反正他凭着自己的天分、执着的精神、适时的把握,取得了常人不易取得的成就,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他的作品名扬海外,2017年到英国、法国讲学,并在那里开了个人美术展览会。
人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小富即安,故步自封;有的人志在千里,不断奋斗。吴可是后者。成功的画家,选择的道路又是不一样的。拿着每平方尺几万元的稿酬,舒舒服服享受物资文明的快乐,是一种选择;求更大的名和利,又是一种选择;把自己成功后的成果回报社会,带动故乡文化建设,也是一种选择;令人佩服的是吴可又选择了后者。他与练塘镇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并且邀约志同道合的朋友投资一千多万元,将原来的一家工厂旧址翻建成美术馆,拓展了农民的艺术视野,提高农村的文化艺术水平。
美术馆是个需要大量投资的项目,单靠有限的个人投资,资金难以为继,几年后吴可又找遇到了合作伙伴,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仝玉兵先生。仝先生热心支持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慷慨投资1000万元,将美术馆进一步装修、提升,增加了图书馆、扩大了展览面积和住宿区。
吴可与仝总带领我们参观美术馆,迎面而来的是面积一千平方米的展览大厅,白色的高墙上,配上专业的照明灯,视觉尤为空旷,展出的美术作品在柔和的灯光下像阳光下的花朵接受着观众的欣赏,为参观者拍照摄像提供了上好的条件。目前正在展出的是《庆祝建党100周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美术作品展》,此大厅专门举办社会各界美术作品展览会,每年至少有十几项重大展览活动在此开展。
展览厅北面是同样大小的一幢房子,被分隔为上下二层,上层是图书馆,下层是固定展览厅《艺术宫殿》。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画家吴可在传统国画基础上的创新国画,步子既大,又在人们观念的容纳之中。细细观察这些作品,他的作品风格是写实与抽象有机结合,国画与装饰画无缝对接,古代的笔法与现代思维交融,似有一股清气袭来,带来清醒的感觉。
紧接在吴可展览作品的是《乡土情油画展览》,出于对水乡的热爱,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退休美术教研员,创作了许多油画风景在此展出,歌颂了家乡的风貌,展示了水乡的魅力。
二楼图书馆《青溪书房》面积足足有八百平方,藏书以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书籍
为主,数量达三万册,我们进入时正有十几位小青年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我们询问后得知,他们都是附近农村的农民,趁休息时间来图书馆看书,一位小青年说:“我就住在金田村,是个美术爱好者,如今美术馆开到了家门口,还有图书馆,真是服务到家了。”(字数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