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综合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2022年2月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明日开园
展示地域文化底蕴,促进长三角文旅非遗产业一体化发展

本报讯记者 李双玖)在金泽古镇,一座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将于22日正式开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传承传播、宣传教育的窗口和平台,博览园主动服务于长三角区域文旅、非遗及传统工艺的产业升级与振兴,促进长三角文旅非遗产业一体化发展。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由原上海协昌缝纫机厂旧址改造而成,在保留厂房原貌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展出,赋予了历史建筑新的生命。博览园内设江南木雕馆、海派文化生活馆、金泽农耕生活馆等七大主题展馆。作为重量级展馆的江南木雕馆内,1万多件明清、民国时期的木雕展品共同组成了“传统图案纹样种子库”,各式各样的木雕部件被错落有致地悬挂在一整面白墙上,在光影的配合下,极具震撼力。陈列的木雕涵盖了传统图案、纹样的经典样本,一类直接传承于新石器部落,与陶罐、玉器和青铜器的铭刻相同,是中华先祖的原始崇拜,部落图腾的表达;一类取材于各时期的神话传说、戏剧故事和生活场景,采用“假借”“比拟”“转喻”“谐音”等表现手法,寓意平安吉祥、富贵长寿等,祈愿美好生活。技法多样、题材厂泛,极富亲和力、感化力、装饰性的木雕展品,展现了中国木雕艺术的璀璨历史。“木雕不仅有美化生活的功能,还有文化传承的作用,展馆中木雕将7000年前的图案纹饰传承下来,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叙述,木雕纹饰是最基本的艺术审美,对于今后传承转化是非常有帮助的。”博览园总设计师、运营总监姚村说。

在金泽农耕文化馆内,陈列的农具揭示稻作生产从翻地到脱粒的全过程。作坊生产区域则展示了纺线织布、草鞋编织、豆腐制作、造纸和弹棉花等。这些民国时期的木作机械设计巧妙、制作精良、品相完整,历时百年,仍运转灵活,闪耀着农耕智慧与匠心的光芒。

步入海派文化生活馆,浓浓的老上海风情扑面而来。中央区域复原了老洋房廊柱空间,海派沙发、西洋灯具和进口电器,打造了一幅生动的摩登生活场景。在连排的开放式橱柜上,林林总总陈列着20世纪早期的各式生活用品,这些最日常、最普通的物件承载着真切动人的记忆。

博览园从与金泽有关的400多首诗中精心挑选100多首刻成诗碑,按主题布置在园区的小路两旁。沿着园内幽静小路漫步徐行,品品竹、吟吟诗,静心感受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升腾起的历史底蕴,在内心中体验与古镇文化的同频共振。据悉,博览园的开放时间为上午11:30到下午500,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金泽古镇下塘街(距普济桥20米)进入博览园参观游览。字数1005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头版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科教卫新闻
    第4版:淀山湖畔
精彩活动迎新年 这个春节年味浓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明日开园
盘活“边角地”“挤”出停车位
青浦区区管干部任职前公示
确保市民过年安心放心舒心
8部新片扎堆春节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