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青浦画刊
3上一版    4下一版   
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春节,青浦“年味”浓

本报讯 过大年,享年味。年味里总有红红火火的新装扮: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吉祥的中国结扮靓街头,一派喜气洋洋之景,映红了人们的笑脸,昭示着新春好光景。年味里总有念念不忘的老味道:现剁现包的饺子、圆团,口感鲜美香味扑鼻;刚蒸好的年糕,软糯甘饴暖心暖胃。年味里总有喜庆祈年的美好祝愿:巧手纳福喜迎春,制作糖画、捏面人,将新春的祝福融入自己的手艺里,祈盼新一年虎虎生威。每一年也总有特别的年味:万家团圆之时,许多人以坚守岗位诠释不渝初心,许多人以无私奉献保障平安祥和,无数点滴微光照亮了青浦这座城市。  非遗传承人教授小朋友捏面人。曲水园开展主题“虎”“福”手工艺术展。 手艺达人展示虎年饰品。

春节期间,青浦万达茂广场推出非遗中国年活动,特邀手艺达人表演绝技,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

今年35岁的赵亚付来自哈尔滨,从小对糖画耳濡目染,家里很多长辈都是糖画艺人,靠制卖糖画维持生计。只见赵师傅手握粗柄铁勺,一下将锅中的糖稀抄起,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洋洋洒洒挥毫起来,或提、或顿、或放、或收,速度飞快,一气呵成。随着糖液缕缕洒下,大约1分钟的时间,一只逼真的老虎形象应运而生。

“小时候,家里的长辈告诉我,糖画不仅是一家人的生计,看着孩子在拿到糖画时的欢欣雀跃,内心就感到无比幸福满足。我之所以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就是因为它带给了我儿时美好的记忆,那种美好深深刻在心中,我想让那甜蜜的爱永远流传下去。”赵亚付说道。

有灶头的年味,依旧是很多人最难以忘怀的记忆。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灶火通红,熏黑了墙壁、映红了脸颊、温柔了岁月。小孩子们最爱围在灶膛边烤火,顺便帮长辈看着火,当大锅盖一掀开,整个厨房间如“仙境”般烟雾缭绕,饭菜香味弥漫四周,氤氲着家的味道。

这个假期,很多来自上海市区的游客来到青浦练塘东庄村,体验手工打年糕、烧土灶等趣味年俗活动,在美丽乡村中寻找年味,感受浓浓的过年文化。

打年糕是个力气活,两三位孩子相互配合,用木锤不停地捶打。当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年糕,小朋友们个个狼吞虎咽。

“孩子们一直生活在城市里面,完全没有体验过这些农作的事情,不知道年糕怎么来,不知道炉子怎么搭,这里的年俗活动对他们来讲太新奇了,所以这个体验非常好,让孩子可以接近生活。”家长张琪说

今年春节假期号召市民“就地过年”,不少来自市区的游客纷纷选择来到郊区的乡村寻找年俗味道,青浦各乡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迎接市民迸发的消费热情。

还有一种年味叫坚守,他们与往日一样忙碌,风雨无阻,日夜轮岗换班,守护着青浦的万家灯火,正是他们的付出与陪伴,让市民群众过上了一个安心年、幸福年。

为满足市民在春节期间新冠疫苗接种需求,长假期间,青浦每天安排点位接种。医疗急救、保障、保安、志愿者、消杀人员坚守上岗,他们当中有好多家在外地,放弃了回家团圆的机会,来保障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切实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夏阳街道佳乐苑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禁燃烟花爆竹夜间巡查活动。在辖区内分时段、不间断开展禁燃烟花爆竹夜间巡逻和宣传活动,引导社区居民选择文明、低碳、绿色、环保的过节方式,自觉遵守规定,积极参与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过一个文明、祥和的春节。

在朱家角古镇景区,每天有80余名志愿者在古镇各处进行疫情防控、人流疏导、秩序维护、文明宣传、垃圾随手捡等志愿服务,成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以行动践行公益,用爱心温暖古镇。字数1361市民在家中自制圆团。医护人员为市民接种新冠疫苗。小朋友体验文物拼图游戏。志愿者引导游客出示预约码。市民搭建小土灶生火做饭。小朋友体验打年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头版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经济新闻
    第4版:青浦画刊
这个春节,青浦“年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