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俞)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困境儿童……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我们的身边依然存在着很多特殊群体。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他们不知如何呼救,孤立无援。那如何帮助这群特殊群体充分了解和享受到社会帮扶政策呢?
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关注社区“不声不响、沉默少数”困难群体,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夏阳街道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努力实现发展型救助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社区救助顾问标准化建设,实现对困难群体的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救助帮扶。
打造专业队伍,构建多元化体系
今年2月,夏阳街道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辖区32家村、居委会设立“社区救助顾问”服务点。每个服务点配备一名社区救助顾问,并引导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参与,互动互补形成合力。
每位“救助顾问”都是各村居内熟悉各项救助政策的专业人员,可以就近帮助困难群众分析现状、诊断问题、提供指引,也可协助困难群众尽快找到适合的救助政策或解决困难的方法,从而实现有效救助。
主动下沉一线,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上海社会保障政策网不断织密,民生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但仍有部分困难群众不了解、不知晓相关政策,难以获得相应的帮扶,使得不少救助政策在“最后一公里”存在梗阻。
为破解此项难题,夏阳“社会救助顾问”队伍主动下沉一线排摸,积极筛查“身边人”“身边事”,及时发现那群“沉默的少数”,并进行上门走访,提供救助政策介绍、解释和指导,服务于他们开口之前,真正做到“应保尽保,不落一户”。
制定个性方案,精准救助显成效
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问题,夏阳“社会救助顾问”队伍不主张“一刀切”。针对困难家庭不同需求,为家庭成员开展“一户一案”“一人一策”的救助帮扶“私人订制”,例如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关系调适和陪护照料等。同时,通过条线协调,填补条块的分割,形成优势互补的部门互联机制,在政策许可下,尽量满足救助对象的需求,实现精准救助,帮助他们尽快走出生活困境。
“成效”案例
去年9月,夏阳街道收到某社区居民求助电话,求助人是原本需要照顾的重残无业人员,妻子为照顾其生活,无固定工作,儿子上大学,全家生活主要依靠重残无业保障金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如今其妻子又被诊断患有急性白血病。某居委会社区救助顾问详细了解了该家庭基本情况,积极协助申请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街道服务办也在得知情况后,持续关注该家庭。10月底,其妻子进行了骨髓移植术,前后花费近45万元。街道和社区两级救助顾问一同主动对接该家庭,帮助申请医疗救助,同时向青浦区红十字申请“造血干细胞移植救助”及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青浦区代表处申请慈善助医补助,一起帮助该家庭渡过难关。
这样的贴心服务是不是很赞?如果你也有切实的困难,不妨前往就近的服务点寻求帮助。希望“沉默者”不再“沉默”,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字数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