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婧婧)近日,全国妇联表彰了997户全国五好家庭,200个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198名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揭晓了997户全国最美家庭。青浦区衣爱娟家庭获评第13届“全国五好家庭”,徐仁磊家庭、缪贤盛家庭获评2022年度“全国最美家庭”。这些家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和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展现了新时代家庭良好精神风貌,在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和弘扬文明新风方面树立了标杆,作出了表率。
十年如一日,孝老爱亲
洗衣、做饭、擦身、喂饭……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衣爱娟却用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心,照顾婆婆、养母和生母,坚守到近古稀之年,弹奏出一曲动人的“孝亲之歌”。婆婆自1986年搬来与他们夫妻同住,一起度过了34年,每天早晚她都到婆婆房里嘘寒问暖,每天为老人擦洗两次,变着法儿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生母也年事已高,虽没有生活在一起,平日常去看望,带去食物小吃,帮忙洗晒做家务,逢年过节必接到家里相聚。
2020年,享年107岁的婆婆和100岁的生母相继去世,衣爱娟全心全意照顾养母。养母有咳嗽病常发作又不愿看病,衣爱娟就放下农活陪伴养母,哄她吃药、给她刮痧,在她精心的照顾下,养母慢慢好转康复。
与丈夫结婚40余年,家里田里的活一起干,丈夫也时常与她一起分担、照顾三位老人。
衣爱娟获第8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女儿们也继承了这一良好品德,每到节假日都会聚在一起。衣爱娟家庭敬老孝老的美德和良好家风,已被乡邻传为美谈。
社区“大管家”的小家大爱
徐仁磊有两个家:一个是平凡“小家庭”,一个是社区“大家庭”。有着近27年党龄的徐仁磊,担任过多个岗位。作为社区的“当家人”,他爱岗敬业作表率,自担任徐安一居支部书记以来,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创设“三石”书记工作室,通过搭建有效沟通平台,用好“望闻问切”工作法,深入了解、掌握、解决社区的主要“难点、痛点、重点”,完成10余项实事项目,带领老旧小区突破全区“老大难”局面;在疫情防控期间,他日夜辛劳身先士卒暴瘦20斤,在核酸检测、物资保障和就医配药等抗疫工作中创新志愿者三级管理体系,做好社区民生保障,促进各辖区和谐稳定。儿子紧随父亲步伐,作为镇疫情防控组简报负责人,为了及时汇总整理疫情动态信息,熬夜亮灯作业在所难免,两个人分别忙碌在各自的“战场”。作为四代同堂的“顶梁柱”,徐仁磊孝亲敬老无怨悔。老父亲患上食道癌,近几年来送医就诊陪夜,都伴在左右。疫情发生以来,他父母总叮嘱他只管放心工作。妻子作为他身后的“半边天”,全力支持他的工作,不仅家里一切照顾妥帖,还主动当起了防疫人员的“后勤部长”,为风里雨里仍坚守岗位的居委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送去温暖。
汇聚小善大爱,凝聚公益力量
缪贤盛家庭是一个温馨的“二二二”模式的六口之家。缪贤盛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肩负着“性命相托”的责任和“救死扶伤”的终身信仰,2017年主动请缨赴西藏参加包虫病筛查工作,2022年再一次参加对口帮扶云南省医疗队,和医院其他队员一起奔赴云南陇川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将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入到祖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当中。妻子马凤莲是一名民政工作者,主要负责全区养老工作,在抗击疫情工作中,作为区民政局疫苗接种工作社区组联络员,助力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今年4月,爱人虽在云南支边,她还是义无反顾加入了区养老机构疫情防控专班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民政人的服务初心和使命担当。她曾获得2012—2015年度“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夫妻二人在生活中相濡以沫、互敬互爱、和谐维家,言传身教、以德育子,经常性带着孩子参与各类慈善活动;在工作上,爱岗敬业、互相促进,用点点滴滴诠释着“家”与“爱”的真谛。(字数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