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法治视窗
3上一版    4下一版   
2022年5月2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用一生坚守守护着这座城
从警路接近“尾声”,依然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商榻派出所民警金根生在南新村联合志愿者开展巡控

疫情当前,青浦公安民警、辅警义无反顾的冲锋在前,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守护着我们身处的这座城。在这些逆行的“藏蓝”中,有一群人格外醒目、格外值得敬重,他们的从警路虽然已接近“尾声”,但是他们依然坚守一线岗位,贡献着自己的余热,诠释作为一名老民警、老党员的奉献和担当。

守牢道路交通道口

早晨5时20分许,朝阳刚露出地平线不久,公安青浦分局交警支队机动四大队党员民警俞龙根看向正往沪渝高速徐泾收费站驶来的货运车辆,眼神中没有一丝松懈,现年58岁的俞龙根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一夜。

在疫情管控开始后,俞龙根并没有因为自己即将退休而退居二线。在得知徐泾收费站需要增援查控入沪车辆后,立刻答应前往增援。这样的工作对于一名老民警来说并不轻松,不仅需要值守夜班,每天700余辆货车的检查也是相当消耗体力,而且身穿防护服,闷热难耐,他的衣服湿干交替着。腰部的旧疾也不合时宜反复发作,但这都没能影响老俞同志一丝不苟的态度,不放行一辆“问题”车辆,确保上海“西大门”的安全。

当领导向他提出他年纪大了,要将他调至其他岗位时,俞龙根却说“大家都很辛苦,我能行,疫情当前,更是共产党员冲锋时刻,也是给年轻人做个榜样。”

社区民警成为“荣誉村民”

商榻派出所党员民警金根生还有不到一年就要退休了,在社区民警岗位上奋斗了32年的他,早已和自己辖区内的村民打成了一片,村民有问题都愿意找他求助。在这一轮疫情爆发后,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激增的人口登记和防疫协助工作并没有难倒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民警。

在金根生管辖的村子中,南新村有着特殊地理位置,它位于毗邻汾湖高新区东联村,两村仅一河之隔,村民跨省交流本是常态。但自上海疫情管控发生变化后,为了避免这段时间内的人员和物品跨省流通,金根生主动联系东联村居委以及属地派出所,双方共同探讨协商,共同建立“无接触”的联防联控机制,对两地卡口设置、时间安排和管控措施等进行统筹部署,以步调一致的行动实现防控百密而无一疏,使防疫不留死角。

同时,在所领导和民警金根生指导下,协调两岸派驻志愿者24小时值守,由民警和专业群防群治力量带领党员志愿者宣传告知两地村民,疫情防控期间,禁止两地的物资流通,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金根生说:“我虽然不住在这里,但是工作久了,我就是我管辖村子里的一位村民。”

老民警玩转“微社区”

“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帮群众解决。”盈浦派出所党员民警袁克俭本想在休息时看看微信,却发现自己的一个社区群中的居民正在集体抱怨。“凭什么我们是防范区都不能下去活动!”此类话语在微信群聊里不在少数。

原来这些抱怨的居民都是辖区内商住楼居民,由于其居住地作为防范区却因地理位置毗邻道路,导致居民无法下楼活动,时间久了难免居民有些怨言。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袁克俭为了消除居民的不满,立刻联系居委会就商住房居民下楼活动的时间和区域展开了讨论,协商解决办法。

很快,在居委和袁克俭的努力下,当天便确定了商住房居民的活动区域,并将这一消息通过微信群传达给居民们。对此,居民在微信群里也不吝啬赞美之词,看得袁克俭也露出了笑容。(金啸晨)字数1266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头版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经济新闻
    第4版:法治视窗
他们用一生坚守守护着这座城
筑牢疫情防线 助力复工复产
开启“线上异地”阅卷模式
让智慧法院在疫情下“大显身手”
两男子为谋取不当利益化身“黑骑手”违规配送
青浦区社区矫正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法律问答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