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快乐作文
3上一版    4下一版   
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希 望
徐泾中学 六(2)班 田子洋

落日的余晖洒向辽阔的土地,橘红色的光映红了一切,贫瘠的土地上,坚韧的老树此刻也染上了晚霞的流光溢彩。

微风徐徐,树叶的反光映成一片星海,在拉长的地平线上,光与影重叠,给人一种坦然又严肃的氛围。

枝叶黄了,光鲜亮丽的红苹果,满载着希望落到了地面。一只稚嫩的小手伸出,一个小女孩,蹲在枯黄的落叶中拾起了苹果,收获着虽微薄但确实存在着的希望。

夜深了,西北一隅坐落着一个不大不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庄——这是小女孩的家。

烛光前,木门“吱”地一声打开了,小女孩提着装满红苹果的筐进了屋。地板上,火苗在秸杆堆上跳跃着、舞动着,热气很快溢满了简陋的木屋。小女孩放下筐,坐在了秸秆堆前,看着缝被子的母亲和抽着旱烟的父亲,这是她最温暖的时刻。

父亲和母亲很久没有笑了。父亲的脸,沧桑、干瘪,再看西北的黄土,干干的褐色布满裂纹,不正是父亲,一位老农的脸吗?村里的人都是这样,皱巴巴的,一双双呆滞的眼伸向天边,眼神中只有愚昧,看不到一丝生气。

女孩儿的爱好只有读书。村里简陋的乡村小学中,一位从省城过来支教的年轻老师经常给村里的小孩儿讲城里发生的故事,小女孩儿是他的听众之一,或是受老师的影响,她爱上了看书,老师也毫不吝啬,将自己带来的书籍全送给了她。对于小女孩儿来说,这是她与外界沟通唯一的桥梁,也是她精神唯一的寄托。

自从遇见那位老师,小女孩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目标——走出深山,成为一个文化人。

现实比理想更令人失望。

村里人虽贫穷,但最可怕的是他们对现状的麻木。对他们而言,知识还不如喂猪的粗粮实用。几年前,扶贫人员到村里开讲座,发放了三部拖拉机做慰问,领导铿锵有力、义正词严的演讲,伴随着的只有村民刨土疙瘩的“唰唰”声,一说到发放拖拉机,放下锄头的声音便此起彼伏,人潮迅速涌了过来,万人空巷,座无虚席,拼死拼活要抢拖拉机,抢到拖拉机后,村民才发现他们对拖拉机的使用一窍不通,最终大家一拍即合,什么也没搞清楚,就把拖拉机卖了。大家好好吃了一顿,算是过了个好年,从此田里的庄稼越长越多却只能靠人力收割,可村民只字不提,还为拖拉机卖了个好价钱而沾沾自喜。就在上个月,村里的醉汉甚至把政府的乡村小学也拆了个一干二净,只为筹集生活费,留下寒风中的乡村教师与年幼的孩子瑟瑟发抖……

女孩经常因为看书的问题同父母争执,在父母眼中,看书就是不务正业。女孩不敢顶撞父母,便总是趁摘苹果时偷偷备一两本书,在那金黄的落叶堆间、在碎石丘陵上,在树叶的星海中细细品味,沉醉其间。这几本小小的书,承裁着她对未来的希望。每当她对村中的愚昧丧失信心,她心中的呐喊便是她永恒的动力——走出深山,成为一个文化人!

五年的时光转瞬即逝,门前,女孩儿从母亲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包裹,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五年,她不顾村里人与父母的反对,通过国家的资助,终于获得了一所城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对她而言就是获得了新生。临走时,父亲仍闷闷地抽着旱烟。“爸,我走了。”女孩儿激动地说道。“娃都要走了,你还不给个好脸?”母亲僵硬地问道。“识文断字不能当饭吃”父亲呆滞的眼神显出一丝固执。时至今日,村里人的愚昧依然不减。女孩儿没有回头,径直向村口走去,她下定了决心,她要用行动拯救这座愚昧的村庄。

走出深山,成为一个文化人!

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为小村镀上了一层银白。

父亲幡然醒悟,他对女孩儿的背影伸出手,颤巍巍地喊道:“祝你好运!”女孩儿一愣,继续向前走去,她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深蓝的夜暮中。夜色中,她的眼泪止不住地落下,仿佛颗颗露珠,闪着晶莹的光……

二十年后,旭日的光芒洒向辽阔的土地,太阳缓缓上升,金黄的光照耀着一切。

微风徐徐,树叶的反光形成一星海,在拉长的地平线上,光与影重叠,一片温馨祥和的氛围。

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带着她的团队来到了这个偏远的山村,她看到国家为小村重新资助的崭新的乡村小学,笑了。

望着大西北熟悉的黄土,儿时读书的场景,与父母的争执以及获得录取通知书的夜晚,一幕幕重新浮现在眼前。

女教师决定了,她要将知识洒遍这个村庄,洒遍这片山林,更要拯救故乡中愚昧的村民!

女教师和她的团队站在干裂的土地上眺望远方,她们将在这古老贫瘠的土地上,收获虽微薄但确实存在的希望……(指导教师:徐丹旖)字数1694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头版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民生新闻
    第4版:快乐作文
希 望
《鹿》
一件小事的启示
我的开心果——书
在重复中挖掘新意
有你真好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