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会社区
3上一版    4下一版   
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方联席例会把脉问诊有力治理小区“肠梗阻”

通讯员 郑维

电动自行车进楼道、私拉电线充电……这些司空见惯的陋习,成为了一个个安全“定时炸弹”,严重影响小区消防通道正常运行。曾经这样的消防通道“肠梗阻”现象在徐泾镇尚鸿路社区屡见不鲜。为此,社区居委会积极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这样的顽疾就此被治愈了。

尚鸿路社区为大型动迁小区,辖区内外来人口较多,人员复杂。电动自行车乱拉电线、堵塞消防通道等不安全因素严重存在。

尚鸿路社区居委会通过调研走访搜集社情民意,为彻底解决辖区非机动车停放和集中充电等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居委会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四方联席”,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模式。自2015年3月起,由居委会搭建平台,每月15号召开物业、居委、外口办、居民代表四方联席例会,针对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等问题,由责任方在会上向居民作出答复,能处理的尽快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要给出时间和解决方案,再由业委会、居委会进行监督,直到问题解决。

针对电动自行车进楼道现象,居委会曾采取了诸多办法,如在电梯里安装木椅、门口装阻碍物、张贴告知单等,但都没有效果。当居委会得知电梯识别感应器能阻止电动自行车进电梯时,当即在四方联席例会上提出进行试点,并得到了各方的认可。然后,由居委会组织了一系列的听证会、议事会商讨运行试点。由于产品成本低、效果好,经过半年的试运行,电梯电动自行车识别感应器在各小区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现在,社区108部电梯内都安装了电梯电动自行车识别系统,有力确保了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为了让电动自行车能有一个集中充电的地方,居委会采取了四方联席例会现场办公的形式,大家一起选址、定方案,最终决定对各小区进行统一充电桩的增设,实现了充电桩五个小区全覆盖。现在每天早晚各有两名工作人员定时定点检查车房内充电是否有安全隐患,卫生环境是否干净整洁。如看见有车主在外充电的,则会立即制止。在这样的常态化管理下,杜绝了电动自行车上楼、楼前乱停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居委会通过宣传栏、治安通报会、警示教育等形式,在线上通过微信群和公众号推出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的小常识和宣传内容,让居民及时注意安全防范,增强居民学法守法意识。

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又是社会治理的受益者。四方联席例会从刚开始的“闹哄哄”到现在的运行有序,尚鸿路社区居委会通过创新社会治理,组织引导居民、物业、业委会、社区公益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形成了治理“顽症”的合力。字数982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头版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社会社区
    第4版:法治视窗
以责任描绘新时代家庭的最美模样
四方联席例会把脉问诊有力治理小区“肠梗阻”
“积分制”激活农村人居环境“一池春水”
无惧“烤”验“汗”为文明
特色夏令营丰富孩子暑期生活
读一本好书,传一份力量
持续高温,消暑绿豆饮品走俏
本地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