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千慧
当前,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上海经济新赛道、新动能正日益壮大。在今年春节档热映电影当中走红的多款外骨骼机器人就已经走出荧屏,走进了现实,而他们的制造商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坐落于北斗产业基地。
上海外骨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外骨骼技术最早应用于医疗类外骨骼机器人领域上,帮助偏瘫患者肌肉、关节等进行复健训练。随着外骨骼工业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傲鲨智能对于企业定位有了新的思考,医疗类外骨骼机器人已然进入瓶颈,是时候将目光前移,从医疗康复领域转向职业健康保护,预防身体劳损,节省人力,降低工作强度,改善岗位工作环境。
相比于医疗康复领域,工业场景中使用的外骨骼在设计上更强调开放性,在确保不影响人本身动作灵活性的前提下,判断出使用者的运动意图,在有助力需求的位置增加点击,在没有助力需求的地方使用驱动技术,增强使用者的力量和耐力。目前已推出上肢、腰部和下肢外骨骼三款主线产品,核心硬件与软件已完成数次迭代,均使用电力驱动,可在6—8个小时的续航时间内提供10—50公斤的助力,给身体达到60%左右的综合减负。傲鲨智能(青浦)负责人钱基鸣介绍道:“工业领域主要应用于煤矿、电力、航运物流、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等方面,目前为止,共有超600套设备落地应用。”
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人机协作设备,将和机器人、全自动化设备持续互补。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人才、资源、产业链完备,有利于人造外骨骼行业进一步从集成角色向掌握研发自主权的链主企业转型。未来,傲鲨智能还将向更智能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探索从人机协作向人机融合,成为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彰显北斗产业基地发展加速度。(字数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