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塘镇芦潼村乡村公园
朱家角镇周家港村乐稻心田
竿山何氏中医展览馆
编者按: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既关乎农村的“里子”“面子”,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梯子”,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棋子”。
近年来,青浦区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改善成绩斐然。尤其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顺利开展中,乡村从脏乱差转变为干净整洁有序,村民观念也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逐步让农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实现乡村生活与农村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相适应。
近日,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围绕《破茧》《蝶变》《起舞》三大篇章,聚焦村容村貌提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服设施、优化卫生环境等重点环节,从“看得见”“用得着”“感受到”不同层面、阶段、人群,充分展示青浦乡村美丽宜人、生态宜居、业兴人和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景象。
第一篇章破茧
城市和乡村,承载着百姓的生产与生活,青浦乡村,于普通群众,最为直观有感的莫过于人居环境。走进青浦的村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乡村小道干净整洁,垃圾分类投放,路边植被繁茂,文娱设施不断完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映入眼帘。
新路桥新民生
临水而居的张马村,坐落在朱家角最南边黄浦江水系源头泖河边上,一方水景,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房屋与大自然完美融合。
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孙又来到了朱家角3路公交最后一站。老孙讲到,上世纪90年代末,沈太路初次硬化,最初的农村路只是为了通畅,再往后应对不同阶段的需求,配备的设施越来越丰富。2017年以来,从大中修到提档升级,如今的沈太路已成上海最美乡村路之一,串起4A景区“四园一岛”的多个景点。
近年来,青浦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目标,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打造“江南水乡、路美人和”的交通出行环境和生态宜居环境。
漫步在乡间小道,金泽镇南新村传来悦耳的乡音,东垞港桥那头周庄镇的王大姐,每逢周末总会带着外孙来到这里畅玩一番。岁月沧桑,积淀下厚重的人文情怀。百年渡口,坐拥两岸之间的景象更是别具一格。周庄镇东浜村与金泽镇南新村,虽分属两省市,但平时村民的工作生活往来频繁,关系也很密切。
流动的河
沿着河流向东,清澈的徐泾河水穿过和睦村,河岸两边粉墙黛瓦的徽式建筑,被农民装饰得格外靓丽。目前,这些居民已大部分对外出租,形成民宿、书吧、咖啡店、餐饮等多产业融合的“和睦水街”。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不断深入,徐泾河两岸风貌日新月异,水街轮廓逐渐清晰,水清、岸绿、景美的徐泾河已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吸引着各方游客。水街入口对面,原本是一个占地30余亩的苗圃林地,村里对这片林地进行了重新规划打造,种上了地被植物,新修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木栈道、开挖一条小溪,一个“乡村小公园”跃然而生。
丰收的园
每到秋天,色彩斑斓的落叶铺满林间小径,累累硕果更是增添了几分喜悦。夏阳街道塘郁村的稻田里一派丰收景象,旁边村民家门口的“小三园”里也热闹得不亦乐乎。
从清洁家园到新时代美丽乡村,美观整洁的“小三园”,是乡村面貌变化的缩影,更是基层治理有效的体现。灵动的景致、动听的旋律与干净整洁的环境面貌交相辉映。青浦乡村,以党建引领村民自觉管理“小三园”,打造乡村基层治理新样板。
未来,青浦将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集农旅观光、休闲养生、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第二篇章蝶变
当一座城成为了温暖的“家”,才会让人有归属感;当一座城有了温情,才会让人始终留恋。青浦农村,从无到有,从蝶变到新生,实现了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一时美到一直美的蜕变,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美丽乡村随着实践不断在发展和完善。
人性设计厕所革命有温情
黄通生这几日特别高兴,因为孙女要和他一起过周末。以前村里卫生设施太简陋,孙女是不愿意来的。
在农村,厕所往往是长久被遗忘的角落,昔日掩鼻而过,今日脱胎换骨。2018年,青浦开展了“厕所革命”,村里建起了高标准公厕。如今走进青浦的公厕,面貌焕然一新,各种风格一应俱全,老百姓交口称赞。
小公厕,大民生;小细节,大文明。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不再为如厕犯难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当下,青浦农村公厕配套设施齐全,内外兼修、温馨提示,处处彰显人文关怀。
倾力为民卫生室里细梳妆
温饱是生存的根本,健康是生命的本钱。基层卫生室是群众“求医问药”的第一站,也是群众看病就医最方便、最及时的途径,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竿山何氏中医展览馆,定时邀请名医坐堂,卫生室与中医馆紧密融合,诊疗室环境舒适,药房、综合治疗室整齐划一,多方面保障当地村民的医疗服务需求。
久久为功处处民生好风景
社区是服务群众最紧密、最直接的基础平台,在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青浦区加快构建了以社区中心为主体的幸福餐厅、幸福驿站、幸福学院等公共设施,增加了“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站点、智能工具箱、农村供销社等一批便民利民的服务设施。村里多元化的健身设施,功能齐全的老年活动室,将老中青各类人群“一网打尽”,“老少同乐”的健身苑点,宛如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画卷,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和现代农民的新风采也在不经意间华丽蝶变。
金云村,共有416户农户、1557名户籍村民,外来人口1.1万人。自建房租赁市场较大,出现了违法加层、违法搭建、违规出租、违法经营以及私拉乱接电线等乱象问题,各类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安全隐患。自2020年以来,金云村全力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和村居环境卫生治理工作,配备了专业管理系统,打出软硬兼施组合拳,以往农村住房差、环境脏、停车乱的现象迎刃而解,为来沪人员提供一个美观舒适、独具特色的“温暖家”。
如今的青浦,不断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在交通、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真正解决村里高龄独居、特殊困难人群无人照顾、吃饭难等问题,多方努力让村民幸福感进一步得到提升。
第三篇章起舞
胜日寻芳于青浦,乡村光景一时新。这里有着闹市中的“世外桃源”,值得人们放慢脚步,细品诗意与烟火气息;这里方方面面的万千变化让越来越多的创客回到乡村、来到乡村。
扮靓颜值焕发经济
大海是平台上一名小有名气的文旅主播,她带着观众来探店徐姚村的网红生态公园——花田里。
李文勇是徐姚村花田里创始人,那一年他初到徐姚村,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充满着创业激情的李文勇决定在这里扎根,在徐姚描绘出属于他的色彩,于是青少年科普基地兼乡村公园——花田里项目就此孵化。这些年,他们发展研学产业,吸引越来越多人来到乡村,爱上乡村。
在青浦,像花田里这样能够亲近自然、环境精致浪漫的特色乐园,还有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张马村的寻梦源和被称为“上海西部后花园”的太阳岛。越来越多的农文旅一体化项目让青浦乡村更加丰富有活力,让越来越多的创客相继而至到这片热土,为这片地域的风土人情开枝散叶,锦上添花。
李畅和张智城是两位幸福合伙人,也是带着乡村创业热忱来到青浦寻找机遇的未来乡村创客。他们来到莲湖村这个长在公园里的村庄,映入眼帘的是独具特色的美丽生态,感受到的是村民安居乐业的祥和氛围,体验到的是村内完善先进的基础设施。被这片净土所吸引的他们,决定在这里立业。小李说,当他踏入那片油菜花田的时候,心底就有一个声音告诉他,就是这儿了,这就是他作为梦想家的乐土。
乡村公园和文娱项目,让游客感受到的是自然、古朴以及浓浓的烟火气。整体完成人居环境提升后,青浦区引进多元商业业态,发展农商文旅体养融合产业,让青浦的乡村摒弃掉陈旧和落后的刻板印象,成为现代化和时尚的新代言人。
创新江南引客八方
变美的村庄,迎回了无数村里的年轻人回家乡创业,也迎来了越来越多创客、艺术家入驻乡村,绘就洁净静谧、优美宜人的新江南水乡田园图景。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受到艺术的熏陶,补足艺术之钙。
来自林家村的赵晓昀和她的闺蜜李艺昙,都是大学生,趁着放假返乡,小姑娘们便到家乡的艺术馆打卡拍照。热爱艺术的她们以前还得特地跑很远才能去美术馆,现在家乡就是一个艺术村,大大地满足了她们这些文艺青年对艺术的热爱。
朱者赤是朱者赤艺术工作室的创始人,仅在田里眺望的一眼,那一刹他就决定要在这儿做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馆。“在我看来,乡村美术馆不只是简单搬到乡村的‘城市美术馆’,而是要让艺术在乡村真正生根。”
像朱者赤这样各有千秋的乡村艺术家和别具一格的乡村工作室,在青浦还有很多。这些秀外慧中的艺术家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新农村实实在在的变化,他们从生活中获取艺术灵感,把在乡村见到、感受到的好人好景好设施写进自己的作品,通过自己的艺术素养将乡村打造得更具艺术色彩,让人们共赏独树一帜的乡村艺术。
携手共邀温暖你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在青浦有着很多坐拥优美田园风光的乡村民宿、咖啡厅、茶馆,对于广大游客来说,可谓“自带流量”。比如具有水乡特色的朱家角乡村民宿、休闲品茶的东庄村吉咖啡等。周末假日,呼朋唤友,寻一处乡村民宿,呼吸新鲜空气,品尝农家土菜,过几天慢节奏的农人生活,岂不美哉?
徐云芳是泾花村花吻屋民宿的一名服务员。作为泾花村唯一一家乡村民宿,花吻屋民宿吸引了当地村民来打工增收。“以前家里种地的,现在可以在家门口这样漂亮的地方打工,收入比以前多了!”村民徐云芳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青浦乡村民宿,一边品味着咖啡和茶饮,一边感受着艺术熏陶,欣赏自然的诗情画意。
御风览青浦八方盛景,携手共创和美乡村新世态。青浦以优质的乡村土壤和人居环境筑巢引凤,引入了高才博学的创客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入驻于此,为乡村带来一股劲风,阵痛破蛹摇身蜕变,化蝶起舞一展芳华。(字数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