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千慧
9月25日上午,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青浦区人民法院)立足公正与效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全面总结梳理青浦区人民法院交通事故诉源治理工作情况,并向社会发布《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审判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青浦区人民法院共受理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361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占比从 2021年的 31.71%,上升到2023年的63.27%。收案数量及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案件量均逐年上升;得益于诉前调解与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作用的发挥,该类案件的调撤率较高,约达90%,明显高于适用其他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且案件调解后自动履行率较高,纠纷实质化解效果显著。
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对于及时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实现有限司法资源效益最大化、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交通事故诉源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小额诉讼审判工作的实施细则》规定,小额诉讼程序是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标的额为上海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0%以下的简单金钱给付民事案件。诉讼标的额超过上海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0%,但在两倍以下的,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小额诉讼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小额诉讼案件审理周期短,一般应在两个月内审结。小额诉讼案件受理费低,按件收取,调解、撤诉的,受理费予以免交。
随着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大量涌现。此类法律关系中法律主体错综复杂,用工方式、管理模式等有别于传统业态的诉讼案件,当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生交通事故后,确定责任主体、寻找隐藏在从业人员背后的“隐蔽雇主”比较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为此,青浦区人民法院推广以《要素式确认表》为代表的全阶段要素式审判方式,持续完善优化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中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机制。
据介绍,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要素式表格主要包括案件当事人主体资格信息、各赔偿项目诉辩称意见及法院核算等内容。通过填写要素式表格,完成基础事实、主体资格、争议焦点等关键要素的提炼采集。在诉前调解阶段、庭审阶段、裁判阶段推广推行小额诉讼要素式表格,有利于简化审理流程、提高审判效率,充分发挥小额诉讼高效、经济、快捷、一次性解纷的程序优势。
据悉,青浦区人民法院在诉前调解阶段即引导启用小额诉讼程序要素式审理,这种“要素式”“表格式”模式,能够帮助当事人在诉前明晰重点、理清思路,对于复杂纠纷,可引导当事人在诉前调解阶段完成评估、鉴定事项,不仅加快案件流转速度,为案件进入审理阶段减压减负,还能提升在诉前调解的可能性。
青浦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海东表示:“推广并前移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小额诉讼‘要素式’审理,是法院积极推动繁简分流,探索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诉源治理工作高质量推进的有益尝试。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持续发力。”(字数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