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施樊森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绿色金融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出台3年来,相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全力推进各项措施落深落实落细,积极探索形成行业标准明晰、技术创新领先、产品服务多元、组织体系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助力一体化示范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推动钢铁、纺织业等传统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示范区加强全域统筹、部门协作,建立跨省域、跨部门、跨机构协同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青浦、吴江、嘉善加强联动,共同提升示范区经济发展的“含绿量”“降碳量”。
钢铁企业“生态资源”成功“变现”
“这笔贷款来得很及时,增强了企业绿色发展的信心,加速了企业升级改造步伐。”近日,位于嘉善的浙江万泰特钢有限公司成功办理了130万元的环境权益抵押融资贷款。这笔“碳普惠绿色贷”是嘉善农商银行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嘉兴监管分局的指导下,联合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创新开发的以碳普惠交易权作为抵押担保的专项绿色金融信贷产品。
作为示范区内专门从事特种钢材加工及销售的老牌企业,万泰特钢近年来低碳化、绿色化的发展需求日益增加。今年以来,万泰特钢虽然手握约23.75tC(吨碳)碳汇量,折合87.08t(吨)的二氧化碳可交易的所有权,但苦于手中的“生态资源”无法“变现”,难以为企业生产经营发挥力量。
嘉善农商银行主动上门对接,了解了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难题。通过与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的积极沟通协调,嘉善农商银行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登记平台上,成功登记碳汇量交易权抵押,并在嘉兴市碳普惠平台完成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抵押信息公示,最终成功为企业发放了130万元的首笔“碳汇量”交易权抵押融资,成功解决了企业在绿色减排技改升级方面的资金难题。
“五个一”模式助力纺织业绿色转型
吴江区盛泽镇是全国重要的纺织面料生产基地。今年以来,为推动本地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苏州农商银行和盛泽镇政府合作立项“纺织行业低碳转型及金融创新指南”项目,通过建立核算方法、搭建数据平台、设定评价标准、实施技术指南、创设金融产品“五个一”模式,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累计对接300余家纺织类企业,挂钩碳排放表现信贷资金超50亿元。
“仅用三天时间就为我们企业发放到位600万元‘绿色贷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苏州一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家主要从事废气、废水、噪声、脱硫脱硝治理工程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典型的“绿色”企业。随着市场对环保技术和装置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该企业研发的环保专利产品销售订单增多。同时,因企业应收账款增多,急需补充流动资金。
地方政府与苏州农商银行联动推出兼具“行政引导”和“金融激励”的支持方案“碳信融”,建立“碳信融”企业动态白名单库,将纺织行业企业碳排放水平、绿色产品认证、节能技改、数字化管理水平等内容纳入评估指标,形成引导纺织行业企业低碳转型的行动方案。这家获得“绿色贷款”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库内企业。通过将行业转型和绿色金融相衔接,形成“政府精准治碳、企业精准减碳、金融精准支持”的工作机制。
“碳普惠”质押贷款助力绿色金融创新
今年1月,江苏银行青浦支行成功为上海乾于丰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授信了首笔“碳普惠”绿色创新金融质押贷款(CCER质押流动资金贷款)。
乾于丰低碳科技是一家为政府和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双碳目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的专业碳资产管理服务公司。在2023年末企业因业务发展需求流动资金贷款,因轻资产经营且无房产抵押等情况申请贷款遇到阻碍。
江苏银行上海分行结合该企业的经营特色提出了CCER质押贷款的方式,解决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这笔贷款的额度并不是很大,但它更大的意义在于打通了CCER贷款的流程,为以后的项目提供了参考,”江苏银行上海青浦支行负责同志表示。此类贷款的发放将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业务相结合,在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字数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