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淀山湖畔
3上一版    4下一版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酒事
阿晓

家乡盛产名酒佳酿,老窖、特贡驰名中外,浓香、酱香质高一筹,高端、低端应有尽有,高度、低度花样频出。任何好酒之人皆有对应的白酒“伺候”,皖北地区“麻雀都能喝二两”的传说似乎便是自此而来。

然而我却总是无法给故乡“增光添彩”,酒桌之上,论酒我自愧弗如,拼酒又屈居人后,故而常常,我成为觥筹交错的喧嚷里最为安静的看客,怒不敢言、喜不敢说。怎奈坐山观虎斗、趴桥看水流的看客亦无法独善其身,那些好酒之人总是频频举杯挑衅,行酒令与敬酒词五花八门——幽默通俗者诸如“屁股一抬,喝了重来;屁股一动,表示尊重”;顺口溜式的诚如“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稍微讲究一点辞章的,会说“一干二净、三阳开 泰、四季发财、五谷丰登、一顺百顺”……我由衷钦佩他们天赋异禀巧舌如簧,但是欲借口舌之功劝我饮酒——抱歉,实难从命。我不知道“暴力劝酒”的意义何在,难道真的唯有喝倒方见真情?

古人饮酒,多为怡情。古之圣贤,无不能饮——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且不说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白居易“小酌酒巡销永夜”以及苏轼“把酒问青天”,亦勿论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就是帝王将相、布衣白丁亦无酒不欢。曹操“煮酒论英雄”,武松“酒后勇过景阳冈”,据此来看,饮酒既能洞察“真心”,又能鼓气壮胆,气势挥斥方遒,作用不逊千军。在古代江湖与武侠世界,饮酒似胜品茶,因为豪气、义气、骨气、勇气“全在酒里”,不胜酒力者无形之中就被披上“不义不勇”的外衣,所以古人即便醉,也要喝,醉酒并不丢人,不喝才是失礼。

我步入社会后初赴酒宴时,曾因面薄皮浅难抵规劝,总是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江湖豪气,仗着年轻硬着头皮对所有敬酒照单全收。然而醉后方知其苦,那种翻江倒海般的肝肠寸断令我胆颤心寒,后来发现真的无福享受琼浆玉液时便立誓不再饮酒,可是誓言在现实面前总是不堪一击。

随着年岁日长经验渐丰,我变得皮糙肉厚起来,再赴酒局时,便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迂回之法进行自我保护。我会提前备好白水,并伺机将水倒入酒杯以假乱真。起初我自认聪明绝顶,偷梁换柱做得天衣无缝,后来方知“酒咖”们各有一双火眼金睛,且不谈酒杯之内的白水有无酒花,单从色泽就能辨出雌雄真假。内敛之人发现杯中端倪常会缄默不言,遇到较真的对手揭秘之后,我只能自认倒霉罚酒三杯。

于我而言,酒品堪忧源于酒量有限。我一度将酒量浅薄归于遗传,无论何种酒水,点滴入口我便面红耳赤,“酒咖”戏谑说这是能喝的表现,再不济,也不至输给“皖北的麻雀”。这种言语激将令我汗颜,究竟能不能喝,自己一清二楚。

当无法判定信息的真伪而又不能完全规避人间酒局时,我选择驱车赴宴、拒叫代驾之法抵挡一切“牛鬼蛇神”。此举让我可以理直气壮地以水代酒,心无旁骛地自由畅谈。摆脱思想枷锁与心理桎梏后幡然顿悟:适度、恰切、随意、愉悦,才是饮酒的最佳境界。字数1202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头版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科教卫新闻
    第4版:淀山湖畔
随“蜂”飞舞
他的声音被几代人铭记
淀山湖畔
我们
一盏温暖之灯
远航
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