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书画艺术家。何长治就是其中一个。何长治,字鸿舫,青浦重固人,晚清儒医。史料记载,他善书法,书颜体。《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称其“精医,工行书,胎息颜真卿。”
大约30年前,沪上一位藏家好友觅得一幅何长治的行书中堂,便转手给我,说是青浦本土名家精品,适合我欣赏、研究,定将受益。
手头这幅何长治行书作品,纵130厘米,横32厘米,全文:“温日观居葛嶺之玛瑙寺,群知其善画葡萄,不知其草体书也,枝杆须叶具草法于提顿折勒之中。”文意:温日观居住在杭州玛瑙寺,众人只知道他善于画葡萄,却不知道他善于草书,葡萄画中的枝、杆、须、叶都具有草书提顿、折勒的笔法。此作署款仅有“长治”,钤白文印“青浦何长治鸿舫”,至于作于何时?为谁而作?不得而知。
之后,在青浦博物馆举办的《青浦博物馆馆藏书画展》、上海笔墨博物馆《近现代上海中医名家处方书画文献展》上有幸看到了何长治的行书四条屏,其中各有“温日观画葡萄”一屏,与我的这件藏品如出一辙。至此我才明白,我手里这件应该也是四条屏中的一屏,可惜另外三屏已散失,如若完璧归赵,幸甚至哉。
对比三幅作品上的文字,我的这幅全文38字(见上述)。青浦馆藏的这幅57个字,文中补有“散仙入圣之妙,非凡俗所能梦见也”字句,赞其笔法独特,达到高超、玄妙的境界。上海笔墨馆的这幅66字,加了“时以酒饮”等字句,描其喜好和脾性。从时间上看:上馆这幅落款丁卯十一年(1867年)四月,青馆这幅为光绪十一年(1885年)五月,跨度18年之长,何长治从中年写到晚年,笔下离不开温日观。可见,温日观为何长治崇拜的偶像。温日观是松江人,善草书,以草书笔法精画葡萄,人称“温葡萄”。古人画葡萄者多,而温日观“老藤嫩蔓以劲笔草法挥洒而出,细枝、茎须用飞动的行草为之,以深浅不一的墨色画叶,湿润的浓墨点染葡萄”,自成一家,很得赵孟頫推崇。王冕《题温日观蒲萄》诗“书法悟入蒲萄宫”,陈继儒称他:“葡萄极得草书三昧法”。
自古以来,许多杏林名医都是饱学之士,博才多艺。何长治出身于江南何氏名医世家,家境优渥,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奠定了他诗古文辞的根底。他继承祖传家学,刻苦钻研岐黄之术,又于诗文书画艺术孜孜以求,且有相当的造诣。尤其书法,立基于颜真卿,得法于王羲之,字体秀逸峭利。就连他的处方墨迹亦是艺术珍品,病家、医家、书法爱好者珍若拱璧。他自谓书法“大江以东独绝”。回看他的三幅字,胎息平原,沉稳雄健,风格雍容状伟、气势雄强,令人瞩目。晚年的这幅字迹更显苍劲、古朴,坚拔浑厚。
何长治于学无不精通,“然大都为医名书名所掩”。他善书亦善画。《青浦县续志》称其“间画墨梅,世不可得”。可以想象:他画墨梅,用“温葡萄”之笔法,老桩枝干以劲草笔法挥洒而出,另辟蹊径,独一无二。然而,他的画作流传于世稀少,实不可得。(字数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