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絮语
不与桃樱竞艳娇,沐雨经风自迢迢,卧水凌波映细梢,独垂青绦拂溪桥。曲水畔。半遭雷火,断桩萌。断柳之颂翠偏能破石而出,卧柳抽青犹自临水照影。它用低垂的姿态丈量天地,以柔韧的筋骨书写生存。世人皆爱松柏挺拔,独忘“碧玉妆成”里藏着的谦卑:编筐为器甘作人间实用,沐雨经风不费半句言辞。文人笔下“依依”“袅袅”皆过客,柳影深处“随遇而安”是真章。
江南三月,桃夭李艳皆争喧于枝头,唯曲水畔垂柳默然垂绦。昔贺知章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今观其断桩萌翠、卧石抽青,方悟柔韧之道不在示强,而在守弱。今以稚笔记此君风骨,缀前人珠玉于其间。
柳树,这寻常的草木,却偏有一种不寻常的姿态。它不似松柏之挺拔,亦无桃李之娇艳,只是低垂着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曳,显出几分谦卑,几分柔韧。我每每走过河畔,总见那几株老柳,枝条垂向水面,仿佛要饮那流动的液体。春日里,枝条上冒出嫩黄的芽,远望去,如烟似雾,颇有几分诗意。而夏日浓荫匝地,便有许多闲人坐在树下,或谈天,或打盹,柳枝便在他们头顶上拂来拂去,似在为他们驱赶暑气。
柳树的生命力是极强的。记得幼时邻家院中有一株老柳,被雷劈去了半边,余下的半株竟仍活得很好,年年抽枝发芽。后来那院子改建,工人将树连根掘起,弃于路旁。不想过了些时日,那残根上又萌出新芽,在砖石缝中挣扎着生长。我想,柳树之所以能在水边生长得如此茂盛,大约正因它懂得随遇而安、不择地而生的道理。
柳条是极柔软的,可以编织成筐篮,农人常以此为业。我曾见过一位老农,坐在柳树下,手指翻飞,不多时便将一堆散乱的柳条变成了一个精巧的篮子。那篮子后来盛了些什么,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老农粗糙的手指与柔韧的柳条纠缠的画面,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和谐。
柳树常被文人写入诗中,谓其“依依”,谓其“袅袅”。然而柳树何尝在意这些赞词?它只管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生长,在风来的时候摇摆,在雨落的时候承接。人们赋予它的种种情思,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
柳树最妙的是在雨中。细密的雨丝与下垂的柳条交织在一起,远望如同一幅水墨画。雨水顺着枝条流下,滴入泥土,滋润着树根。柳树便在这无声的滋润中,默默地又长高了一分。
柳树不会开花,不结果实,它的一生似乎只是为了生长出更多的枝条,垂向更低处。它不向上争阳光,只是向下近水土。这种生存的智慧,不知有几人能懂?
柳树终年站在水边,看着流水东去,看着人来人往,不言不语。
今晨又见老柳垂绦,它们用柔韧丈量风的烈度,以谦卑测算雨的重量,借倒影记录流水的年轮。千年间多少诗人临水折柳,却不知真正的送别从不在渡口——当柳枝拂过春水煎茶的陶罐,穿过牧童信口吹的笛孔,缠住游子衣襟的刹那,它早已把柔韧的智慧编入人间烟火。你看那满河倒影里,每一株柳树都在用下垂的姿态,写着向上的宣言。(字数1129)(指导教师:李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