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综合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11条“长三角非遗研学路线”发布
通过“研学+旅游”模式,让非遗从“小众传承”走向“全民参与”

记者 朱泽敏

6月14日,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青浦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上,备受关注的“长三角非遗研学路线”正式发布。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文旅部门联合推出11条精心设计的研学路线,涵盖传统技艺体验、非遗美食品鉴、文化场馆参观等多元内容,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文旅协同、融合发展。

此次发布的11条研学路线包括青浦一日游3条、吴江一日游3条、嘉善一日游3条、青浦吴江二日游1条、青浦嘉善二日游1条。路线设计采用“昼习匠艺·夜宿古镇”的全场景体验理念,将非遗学习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青浦区推出的3条一日游研学路线各具特色。“乡间非遗手作·田园匠心体验之旅”将带领游客走进阿特麦文化创意产业园,体验土布染织技艺和茭白叶编结技艺,随后前往米乐农庄品尝练塘糕团;“角里非遗拾珍·船拳山歌传承之旅”以朱家角古镇为核心,串联课植园、老街非遗美食、船拳体验和田山歌传承基地;“工业非遗探秘·匠心技艺传承之旅”则聚焦工业非遗,参观龙虎人丹、石版印刷、建筑琉璃等传统技艺的现代传承。

吴江区的3条研学路线充分展现了“丝绸之府”的独特魅力。“震泽丝路甜韵·体验精致生活的DNA”路线从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出发,让游客亲身体验从养蚕到制被的完整产业链,并品尝苏式糕点的甜美;“霓裳经纬春秋·从茧到袍的匠艺之旅”深入盛泽宋锦文化园、华佳丝绸文化园等地,展现从蚕茧到华服的精湛技艺;“江南匠作密码·五味非遗探源之旅”则以美食为主线,串联平望辣酱、生禄斋月饼、黎里饴糖等特色非遗美食,同时体验杆秤、竹编等传统手工艺。

嘉善县在研学路线设计中突出创新元素。“西塘匠韵拾遗·方寸指尖造物之旅”聚焦传统手工艺,游客可在荷花池村体验砖雕技艺,在西塘醉园欣赏木刻版画,在纽扣博物馆了解传统纽扣制作工艺;“数字遇见匠心·嘉善非遗未来之旅”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从杜鹃花造型艺术到非遗数字体验馆,再到脱胎大漆技艺,展现非遗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发展;“舟楫岁月遗韵·解锁姚庄乡愁密码”则深入姚庄镇,通过渔文化、田歌、农民画等项目,唤起游客的乡愁记忆。

两条跨区域二日游线路更是亮点纷呈。“金泽茶韵寻幽·吴越丝梦织韵之旅”将青浦的阿婆茶文化与吴江的丝绸文化有机结合,游客可深度体验江南水乡的茶文化和丝绸文明;“水乡非遗撷华·指尖匠艺焕新之旅”则串联青浦练塘和嘉善西塘,从糕团制作到土布染织,从砖雕艺术到纽扣工艺,全方位展现长三角地区非遗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据了解,这11条研学路线不仅是地理坐标的连接,更是三地共守的非遗生命链。主办方创新推出“非遗研学团”公益体验计划,让非遗从“小众传承”走向“全民参与”。同时,通过与旅行社等文旅市场主体合作,开发市场化精品线路产品,实现“体验即传播、消费即传承”的良性循环。每条路线都经过精心设计,既保留了非遗项目的原真性,又增加了互动体验环节。游客不仅可以观看代表性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展示,还能亲手参与制作过程,真正做到“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带得走”。

此次发布的11条研学路线充分展现了长三角地区非遗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研学+旅游”的模式,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研学路线的发布也标志着长三角地区在非遗保护传承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通过资源共享、线路互推、游客互送等方式,青吴嘉三地正在构建起覆盖全域的非遗研学网络体系。这不仅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也为区域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来,三地将继续深化合作,不断优化研学路线,开发更多符合不同群体需求的非遗体验产品,让更多人在体验中传承文化基因,共同书写长三角非遗保护传承的新篇章。字数1464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头版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专版
    第4版:青溪论坛
11条“长三角非遗研学路线”发布
多业态联动赋能消费新活力
在福檀市民园艺中心感受自然之美
西虹桥公司:精准发力破难题,联动服务显担当
青浦区第三届“小小城管员”上岗
青浦区举办第22个世界献血者日活动
青浦企业“数果科技”携最新研发产品亮相第十一届上交会
全力营造安全有序舒适的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