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贾杉
阿婆们想要找份活干?这不,一边和老姐妹聊着家常,一边干着手工活,每月近1000元的工钱就挣到了。返乡青年想要创业?这不,每天听着咖啡机蒸汽声与稻田里的鸟鸣声,创业梦就实现了。在嘉善,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而这种幸福又是如何实现的?一起来了解一下。
早上8点刚过,西塘镇鸦鹊村的“6070共富工坊”里已经坐得满满当当。88岁的张月英阿婆正熟练地组装纽扣。靠着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她每月能增收800至1000元。“年纪大了,出不了远门,现在村里有活儿干,还能和老姐妹们聊聊天,日子更有滋味了。”张月英笑着说。
西塘镇鸦鹊村,老年人口占比超40%。去年10月,村委会腾出一部分空间改造成“6070共富工坊”,承接纽扣代加工订单,让像张月英这样的老人足不出村就能实现“老有所为”。工坊采用“企业派单—村级接单—村民计件”模式,既盘活了本地产业资源,又破解了农村老人增收难题。
目前,依托村民欣鹊跃厅、庄王浜老年活动室和3 家片区连心驿站,鸦鹊村已建成3个村级“共富工坊”,辐射带动吴江区黎里镇伟明村。工坊创新“订单共享、工时互认”机制,形成“套绳头—串绳扣—葡萄结—盘扣”全产业链,已累计带动百余名低龄老人年均增收近万元。
与此同时,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在零工经济的助力下找到了新机遇。在红菱村,“00后”村民蒋祯妍通过嘉善长三角零工市场西塘分市场加入了“稻来米营地”,目前主要负责营地咖啡馆的运营。这个由旧粮仓改造的乡村咖啡空间,保留着传统农耕文化的痕迹,这样的工作环境让她倍感幸福。“每天清晨,听着咖啡机蒸汽声与稻田里的鸟鸣声,心里觉得很踏实。零工市场让我实现了在家乡创业的梦想。”蒋祯妍兴奋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嘉善长三角零工市场西塘分市场以数字化手段破解农村就业难题,通过“线上派单+村级接单”模式,精准匹配企业用工需求和村民灵活就业需求;针对手工艺、非遗传承、电商直播等本地特色产业,搭建传统技艺人才与企业的对接平台;围绕数字营销、短视频制作等新兴领域,提供技能培训与岗位推荐,推动灵活就业者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嘉善长三角零工市场西塘分市场已吸引380余家企业注册入驻,建立了一个拥有8400多名灵活就业者的用工资源池,成功匹配就业岗位5.26万余人次。(字数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