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项华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5年,香花桥街道司法所以“法治赋能、服务提质、发展增效”为核心理念,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法治需求,构建“普法+服务+解纷+执法”四维协同机制,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辖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法治动能,助力经济稳进提质。
靶向式普法,构建法治营商“立体网”
针对企业法律知识薄弱环节,司法所采用靶向式普法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在街道总工会的牵头下,司法所联合多部门,深入工业园区和企业内部开展“月月送”普法活动,为企业解读合同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劳动争议化解等热点问题,惠及企业员工超1000人次。街道积极承办上海市司法局2025年第一期论鉴讲堂活动,结合辖区特点以“优化营商环境,共‘鉴’美丽乡村”为主题,为企业传经送宝,解读当下最新的涉企行政检查政策。司法所依托“法韵香花”公众号,开设“香法同行”“调解之窗”等专栏,通过分享各类法律法规和调解案例,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提高企业法治意识。
全链式服务,打造护企发展“强磁场”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司法所厘清政策、整合资源、延伸触角,构建全链式法律服务机制。司法所牵头,各部门配合,对街道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和清理,废除各类限制企业平等竞争的不合理规定,消除隐形壁垒,充分调动辖区内各类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移动智地产业园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法理堂智慧法务系统”,借助现代化互联网多媒体手段,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时空普法宣传、在线律师咨询、心理辅导、远程调解等法律服务,实现企业法律问题“一键响应、即时即答”。积极开展企业“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共培育企业“法治带头人”4名、“法律明白人”3名。“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代表是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有力桥梁,以此形成“培养一人、带动一企、辐射一片”的法治示范效应。
协同式解纷,织密矛盾化解“防护网”
坚持把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涉企矛盾源头化解、快速化解。司法所拥有一支5人的专职调解队伍,包含老中青三代。积极做好调解员选树、培育、提升工作,锻造矛盾化解“主攻手”,去年2名调解员分别被评为上海市“优秀调解员”和“三所联动”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在处理涉企纠纷矛盾时,在“三所联动”调解基础上,依托劳资纠纷联系会议机制,有效整合社保中心、总工会等职能部门以及工业园区力量。对于跨区域的涉企纠纷,借助“临沪尚法”机制,联合两地调解力量,迅速有效助企解纷。优化多元解纷平台,设立香花桥街道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加强涉企矛盾源头防范。2025年一季度调解涉企纠纷18件,调解案件标的总额33.3万元,调解成功率100%。
阳光式执法,筑牢公平监督“压舱石”
聚焦企业感受,推进开展优化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打造依法依规的法治营商环境。司法所做好统筹组织,明确任务分工,压紧压实责任,主动积极作为,明确涉企行政检查范围、厘清涉企行政检查主体职责、落实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和检查标准。根据区级部署,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积极响应,在今年第一季度“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中运用计划式检查码,对辖区内11家商铺、企业开展“精准扫描”,开启智慧监管新模式,力争早日实现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查后可评价,避免重复查、多头查,做到行政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建立“事前审查、事中跟踪、事后评查”闭环机制,通过重大行政处罚法制审核、行政处罚案卷评查、顶格处罚备案等方式,重点监督执法权限、程序合法性及自由裁量权行使,确保执法行为“有据可依、有迹可循”,加强涉企行政检查执法监督力度。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香花桥街道司法所将持续深化“法治护航+精准服务”双轮驱动,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用法治温度呵护企业成长,让法治成为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字数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