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旭东
小小的座位,大大的民生。最近,华新镇公交枢纽加装了一排排候车椅,便民适老的更新让居民王阿姨感受到了住在华新的速度与温度。
79岁的王阿姨原来家住普陀区,后因动迁,于前年搬到华新镇瑞和锦庭小区居住。因为身体原因,王阿姨需定期乘坐地铁前往市区医院复诊。王阿姨要先在小区门口搭乘1504路公交车前往徐泾北城地铁站,这趟公交线路虽覆盖镇内多个站点,但因客流量大、候车区空间有限,原本规划的“站立候车”模式对老年人而言并不友好。
“1504路的发车间隔大概20分钟,有时候赶不上一班车,只能站在站台上等下一班车,时间久了膝盖都疼,寒冬酷暑就更加不方便。”王阿姨告诉记者,“我们老年人时间多,车子走了可以再等,但是体力不好,坐地铁从市区回来已经很累,别说再站那么久等公交车了。”
据了解,王阿姨的需求并非个例,随着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部分公交候车点因建设初期未充分考虑他们的情况,的确存在座椅不足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阿姨在社区老年活动室与居委会工作人员聊天时提了一嘴,工作人员便把这件事给记下了,下午便前往公交枢纽实地查看情况。
工作人员在现场发现,候车区的站台原本设计时只考虑了短时候车的便利性,的确没料到老年居民的痛点,便向各职能部门反馈情况。过了一周,一排排崭新的候车凳便出现在了候车点。王阿姨第一次看到新凳子时,忍不住笑了出来:“没想到这凳子装得这么快,简直是‘神速’,不仅解决了我们需求,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被看见’的温暖。”从接收诉求到方案落地,仅仅用了7天,王阿姨的“候车凳”诉求虽看似微小,却符合“提升老年群体出行便利性”的民生重点工作,华新镇通过快速响应和多方协调,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从原先的“站立候车”到“安心落座”,几张小小的公交候车凳,承载的不仅是老年人的便利需求,更折射出华新镇基层治理的智慧与速度。(字数756)